01国贸 车志远
钟山脚下,扬子江畔,杏林学子,济济一堂。
今年,是经管院建院30周年,也是我毕业20周年。谈到南中医,谈到经管院,思绪万千,有说不完的话。写此文,是对学院30周年的祝福,也是对自己20年前求学的总结。
2005年6月30号,这一天,我最后一天住在仙林校区。当年,仙林校区毕业的只有我们专转本的几个专业。所以我们是南中医仙林校区的开拓者,也是最先离开的。那天,同学们一个个拖着行李箱,坐上公交车或校车离开母校南中医。我们宿舍的也准备陆续离开。第一个走的是陈良概,我和我们宿舍的章熙祥、钟巍一起去校车出发点送他离校。大家一路说笑,就像平时周末放假一样正常。等校车发车,我们回到宿舍,陈良概发了条短信给我。他说:我这个人从不伤感,刚才你们在车下和我招手,那一刹那我留下了银泪(其实是眼泪,他是浙江人平时说话不标准,汉语拼音拼错字是常有的。我们都理解。),以后兄弟聚少离多,大家各自珍重云云。我坐在椅子上,反复看了几遍这条信息。终于忍不住,一把拽下架子上的毛巾捂住了脸。这时其他两位同学也无限感伤。我们在入学时曾想象过毕业时也许不会感伤,因为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来到南中医。可真的到了这一天,恰恰相反。大学毕业了,我们的青春和学生时代也就此彻底结束!
时间回到2002年6月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再一次来到汉中门校区。之前因为专转本考试,找到王进老师买培训用书,再后来陈丽琴等老师帮我们上专业培训课(没想到后来的日子里都先后成为了我的班主任)。因为之前来过,所以对学校熟悉了不少。这一次,来的目的是找到经管院的负责专转本专业课考试成绩的老师,查询自己有没有考过我们南中医专转本分数线。大约是汪元平老师接待了我,说你打电话来不就行了嘛,大热天的还跑一趟。其实我当时是特别紧张,必须要到现场看看。查了分后,直接告诉我:你过分数线了,录取了!当时真是太激动了,我连声道谢。对我来说,这个消息让我在心里激动万分,它是抚平我高考失利的一剂良药。回到家后,我告诉母亲这个消息。她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说:终于让你考上了,这是一个本该属于你的迟来的本科录取消息!
2002年9月,我的原大专班里的其他考上专转本院校的同学都陆续报到新学校,因为南中医仙林校区仍然在建,所以当年的所有新生报到推迟到了11月份。所以,9月份我仍然每天在原学校上课。我之前是团支书,班长、各种委员和课代表都基本因为专转本走光了,所以我一人身兼数职,班主任说我是“临时大总统”。10月份的一天,我和父母一起去仙林校区,想看看学校的情况。结果,坐了70路公交车到南师大仙林校区门口的底站,下来后被告知无车到达南中医。只好坐了“马自达”兜兜转转来到当时的西门。走进校区,自己和父母的心里都凉了一大截。这下个月就要开学了,现在还是一片大工地。没有看到任何教学楼,只看到脚手架包围的食堂和宿舍楼。只看到一排排工棚似的彩钢瓦房子(此房后来有大用处)。走到现在的北门位置,哪有现在宽阔的仙林大道?那是一条臭水沟两排水杉树构成的乡间小道,那臭水沟就是九乡河,这小道就是九乡河路。
到了11月,报道那天。校园里彩旗招展,到处是人,异常热闹。后来据说是汉中校区的很多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来帮忙新生报到的。总算是看到了食堂和宿舍的模样。条件还不错,三室一厅,有沙发,有彩电,卫生间还有淋浴(后来大家都说这条件是仙林地区数一数二的。)。坐车路上,遇见一个小姑娘名唤冯薇,也是南中医新生,和我母亲相谈甚欢。还陪着我一起到了宿舍,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兄妹相称。刚到宿舍,热情的隔壁房间的钱峰就来帮我弄这弄那。父母在食堂陪我吃了顿饭就回去了。之前上的大专是走读,长这么大算是第一回离开家,住校上学了。
到了此时,教学楼终于露出了面纱,就是我10月到校踩点时看见的那一排排工棚似的彩钢瓦房子!惊呆眼球啊!听到这里,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是否已惊掉下巴?是的,我们作为南中医仙林校区第一批开拓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中,在彩钢瓦工棚里上了一年的课。下雨时,雨水噼里啪啦打在房顶,同学们都不为所扰,专心听课。教我们中药学的吴德康老师有一次上课时都被雨打工棚声镇住了。因为延迟开学,我们第一个学期的课排的很满,每周六要坐校车去汉中校区做一天8节课的解剖实验。中午在食堂吃饭,看到肉就想到实验室里的标本而难以下咽。
我们作为南中医“仙林一期”,在仙林留下了欢笑,也撒下了汗水。2002年的迎新晚会,由我和石麟子主持。那时的学生会办公室设在女生宿舍楼下的地下室,因为要对台词排练,我还获得了自由进出女生宿管站的“权力”。当时没有像样的大厅,更没有舞台,我们就在扬清池边的工商银行圈存机楼上的一个闲置大厅里举办了这届迎新晚会。没有像样的舞台,没有炫酷的灯光,没有先进的设备,我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功圆满地把晚会办成了。汪元平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后来圣诞节,班级搞活动,我扮演圣诞老人,穿个红色外套弄得人尽皆知。
由于校区一直在施工建设,黄土裸露,建材遍地。所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就靠马自达。(当时的仙林大学城只有70路公交车到南师大底站,想到其他大学必须坐马自达。)我们大家没有过多怨言,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本科学习机会。平时也会对学校有吐槽,但是到了外面,谁要敢对南中医有微词,那是要坚决回怼。总之,只许我说,不许外人评。当时学校也挺照顾大家,过节发就餐券,我们宿舍几个人就合在一起吃大餐。中秋节发月饼,校医室就医看个感冒也就几块钱。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还狂开板蓝根寄回家。
说到非典,我想起当时封校,不让进出学校。劳动节时为了让大家开心,我们男女生互相拜访宿舍,茶话会也弄出不少笑话。
我们宿舍四个同学,每学期开学都坐上马自达去南师大食堂搓一顿,还要喝点啤酒。也算是我们的传统保留节目。有一次拿奖学金,班级自发在食堂聚餐,大家还喝了白酒,结果喝大了,我们宿舍两个人一个晕过去,一个口吐白沫。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护车来了两次,两拨人进宿管站把这两人分别抬上了车。当时宿管站阿姨们看到这阵势被吓得不轻。到了医院打了强心针,救了回来。班主任狠狠批评了相关同学。
2004年10月15日,学校50大庆请来了郎永淳,蒋大为,凌峰等人。我们特别开心。我和小郎同学合了影。但也被曹凯书记批评“没出息”,他对我说小郎和他是同学,没什么了不得的,要自强自信。后来的人生中,我深以为是他的这段话!
2010年,回院参加学院15周年庆,师生重逢,相聚甚欢。申俊龙院长慷慨激昂,当时看他有些许沧桑。
去年10月15日,学校七秩校庆,我回校观礼,感慨万千!在更名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后的学院会议室与王红云书记,徐爱军院长,还有其他老师和院友们座谈感想。我侃侃而谈,在场的学弟学妹们说我这个学长的话里话外体现出对母校的深情。同行的同学杜金梁跟我说,我们可能和其他学生对南中医、对本科学习的情感不同,因为我们曾经都是有故事而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确实如此!后来,王红云书记送我们出来,才跟我们聊起来原来当初经管院决定招收专转本学生,拍板决策是王书记出了大力的!原来如此,20年才知晓答案。感恩!
毕业20年,我一直以自己曾在南中医,在经管院学习为荣,以自己学习过中医药的点滴为幸!时常想起恩师们的教导,家人生病,第一想到中医,庆幸自己有中医药的学习经历。这也许是我们每个南中医人的骄傲!!
毕业20年,我一直记得我当年的学号:01101102,这个南中医仙林校区第二号学号。也一直记得我的宿舍,永远的C14—2213。团结奋进,继承创新,岐黄仁术共弘扬。自信敬业的一代又一代南中医人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努力拼搏,祝福卫管院再创新的30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