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7-02-24

 

    2017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实施之年,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全年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大健康时代的需求,聚焦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不忘初心,加油苦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取得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显著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研究制订学校党委《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办法》,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继续统筹抓好省委高校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2.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谋划、组织好全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舆情工作机制,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普法宣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完成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的换届。做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二十六次年会的承办工作。

    3.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中层干部五年培训计划,继续办好暑期中层以上干部学习研讨班,启动处级干部赴海外培训工作。以提升岗位履职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在内的各类培训,引导、帮助和促进各级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提升工作水平。

    4.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校内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制订学校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进党日活动和党建创新提升工程。加强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训教育。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突出政治要求,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5.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强化党委在党内监督中的主体责任、纪委专责监督职责和党的工作部门责任,层层落实管党责任,推动问责制度落地生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强重点工作和作风建设的督查工作。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力度,加强源头防腐。

    6.进一步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和党外人士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全国和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的推荐力度。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启动二级教代会和分工会改选或成立工作,承办“江苏省高等医药院校工会工运研究会第二十五次年会暨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召开学校第十七次团员代表大会。

二、持续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7.着力深化综合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改进对干部品德和业绩的考核,制订并实施处级机构和处级干部考核评价改革方案。探索教师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制订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加强整合医学学院和国际经方学院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制订学院及相关直属单位年度工作目标量化指标体系。以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目标,制订并实施后勤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8.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加强顶层设计,瞄准关键核心指标和自身薄弱环节加强重点建设。修订完善学校“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精准发力,形成上下衔接配套、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与政策研究,建设学校事业发展数据发布平台。深入推进 “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各项工作。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才工作机制

    9.加大人才引培工作力度。筹备、召开全校人才工作大会,制订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系列配套文件。根据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建设、深化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实际,制订或修订领军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等。培养、引进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35名。每个学院要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做好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推荐工作。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确保教师境外研修人次大幅增加。

    10.优化人才工作政策环境。在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人才观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学院、学科引培人才的主体责任,把爱才、识才、用才、兴才的做法和成效纳入单位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关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用好职称评审自主权,发挥其杠杆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加大学院根据业绩和贡献,自主统筹使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额度。完成新一轮全员聘任工作,力争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人岗相宜。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着力做好学位点增列工作,确保新增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争新增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争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和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新增学位点的建设推动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稳定增长。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方案,着力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开展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评估,大力拓展中药专业学位实践基地。改革导师评价、评聘机制,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研究生教育对学校内涵建设的贡献度。筹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12.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本科教育教学要主动适应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努力加强临床医学等新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本科专业建设水平,积极申报中医康复、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34个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的新专业。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抓手,大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遴选、启动30门以上优质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优质课程体系。开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和标准化教研室评估工作。做好国家级规划教材培育工作。

    13.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学院专项评估。进一步加强网络评教评学,完善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反馈和利用工作。修订、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文件,完成校级教学督导换届。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以及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认证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建设力度,申报省级、冲刺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14.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时修订学生学籍管理、纪律处分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关爱困难学生群体,建立完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中心。探索创新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服务的新载体,筹建“杏林春雨”师生系列交流平台。适应我省高考录取制度改革,面向优质生源基地,推进“岐黄学堂”建设,持续加大招生宣传和招生服务工作力度,确保新生录取分数省内排名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服务,做好国家级“众创空间”申报工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整体水平。继续加强“三创”学院建设,确保“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做实做细学生心理帮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5.拓展继续教育,完善独立学院体制机制。继续教育要站在与社会互动的前沿从以成人学历教育为重点逐步向社会培训转型,拓展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扩大社会效益。翰林学院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学院董事会改选。

    16.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对附属医院的学术引领和整合力度,大力提升附属医院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贡献度。完善附属医院年度考核方案,制订并推行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综合水平评估。继续推进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医教研协同发展,优化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汉中门校区八号楼功能布局,启动七号楼改造工作,积极筹备“科教大厦”立项和建设工作。加强第二附属医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医教研融合,着力推进第二附属医院门急诊暨康复病房综合楼建设。加强直属附属八一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等附属医院的医教研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拓展各相关医院、企业等教学基地优质资源,打造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发展共同体。召开附属医院建设工作交流会。

五、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7.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根据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及《学科评估分析报告》,固本正源,补齐短板,扎实推进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凝练特色,形成优势,努力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力争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做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二期项目验收工作,力争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跻身A类三期项目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两个学科升格为三期项目立项建设学科。基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遴选、确定各类学科带头人,制订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方向带头人选培养计划,逐步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学科的分类管理和建设,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整体协同,构筑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高原学科群,提升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筹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大会。

    18.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切实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行业重大需求开展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确定“十三五”期间优先发展领域;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制订各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完善考评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和获取重大科研成果的职能;加强各类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制订并实施基于绩效的学术资源配置与使用条例;建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的示范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科技园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培育、孵化一批在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的创新药物和产业化成果;着力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能力建设,在中医药研究院的整体框架下,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择优培育57个重点发展领域,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所,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切实提高公用平台的开放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科研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科学和中医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学报建设。筹备、召开科技工作大会。

    19.全面落实科技工作的年度目标。2017年我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指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实现稳中有进;力争国家级重大、重点及人才项目立项2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有大幅度增加;申报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申报,争取获得国家奖励1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5项;积极申报教育部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2个,各类人才基金项目数有所增长;在一流和学科群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篇以上,新获得授权专利 25项以上,孵化新药24项。

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办学

    20.大力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培养、管理和服务,努力提升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力争留学生学历生入学数较去年翻一番。积极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多策并举,努力提高研究生、本科生海外研修比例,争取较去年有显著增长。加强中医孔子学院建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履行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职能,依托瑞士、澳大利亚等海外中医中心,搭建国际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助力传统医学国际发展。加强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召开学校国际化发展会议。加强学校英文网站建设,展现南中医的最新国际形象。

    21.加强董事会、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的工作。积极拓展董事资源,召开二届二次董事大会。做好校友会的换届工作,继续拓展海外校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等组织在汇聚资源、凝聚力量、捐资助学等方面的作用,探索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的新途径。

七、做好支撑保障工作,优化事业发展环境

    22.规范财经运行秩序。积极筹措资金,做好预决算,提高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力度,并及时跟踪、分析、调节,强化绩效管理,努力降低办学成本。修订完善财经制度,强化核算、监督、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加大审计力度,发挥内审作用。摸清家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3.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大力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完成龙湖、灵渠、杏花村等校园景观美化工程。继续推进节能平台建设和水电有偿使用工作。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和师生健康服务保障。加强治安、消防、交通、网络安全等工作,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继续加强汉中门校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配合政府稳妥推进老庙拆危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

    24.加大基建工作推进力度。确保清凉门家属区综合楼年内开工建设,青年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年底封顶。完成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的布展工作。完成汉中门14号楼留学生公寓改造修缮工作。完成动物实验中心立项申请及规划报建等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启动仙林校区二食堂改造工程相关工作。着力推进仙林校区建设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25.加强图书、档案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图书馆基础设施,加强标准机房和智慧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推进开放共享。加强档案管理,深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加强各单元(位)的技术集成和信息刷新,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