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1995年,由原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增设医药管理系而来,2000年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06年,原含其中的社会科学部“两课”及心理学教学机构脱离另行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年4月起更为现名。
建院以来,学院秉承南中医悠久的校园文化、质朴的校风学风以及深邃的学术思想,顺应中国经济社会与医药行业发展潮流,开拓中医药院校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教育新格局,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政学合作等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学院目前共设有公共管理系、卫生管理系、药事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大数据管理系等5个系,1个教学实验中心,省局共建中医药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江苏重大健康风险管理与中医药防控政策研究等2个政策研究中心,其中省局共建中医药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政策法规的重要智库研究基地。学院还设有先声商学院、MPA办公室。在2020、2021社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院公共管理学科连续两年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唯一进入前50%排名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教师中以青年为骨干力量,教授、副教授37人(教授9人,副教授28人);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数58人;5人获得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称号,14人次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称号,1人被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4人获得先声先进教师奖。
学院致力于培养现代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中医药学科为支撑,形成行业定位和专业特色;以现代经济、管理和法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以与政府、企业合作为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职业化能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师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配置,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院倡导“诚信、朴实、自强、奋进”的学风,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学院现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健康服务与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1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公共管理)、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公共事业管理)、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类(公共管理类)、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2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现拥有在校本科生1356人,在校硕、博士生112人。
在科研方面,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主要从事医药卫生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各级委办厅局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逾1000万元,发表各类论文800余篇。有4项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院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的应用性项目研究,为各级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提供了大量政策咨询服务。
学院重视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先后与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办学和(或)学术交流关系。与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起学生互换交流项目。
学院还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立足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有效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开办学术讲座、开展各专业学科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及教风学风。学院组织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10年获得省级表彰,2002年还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表彰,2021年获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迄今为止,我院选送参赛的作品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共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互联网+”系列赛事中共获得省赛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3项。我院本科生就业率在全校排名前列,总体就业率在95%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100%。大学生先锋社在2015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
(2024年8月更新)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025-858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