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 2015-05-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普及共享,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等文件要求,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已有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支持建设若干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升级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建设一批新的课程,并择优推荐若干门课程参加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二、建设要求

1、总体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导向”为理念引导,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兼备、互动交流,完成精品课程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从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受到广大师生和各类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

2、团队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团队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主持建设,课程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

3、内容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内容应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等,并能反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科技发展成果及前沿热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持续完善,及时更新。

4、资源要求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使用性和易用性。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5、技术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符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其中必选项要求必须满足。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课程的共享性、可视性。申报课程要按照相关要求提供网上课程资源,教学录像要按照教学单元录制,并实现课程全程教学录像上网。

三、建设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建设

学校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落实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并按照本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并择优推荐为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院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组织教师做好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行学院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并向学校择优申报课程。

鼓励学院采取院际联合、学院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课程共建共享。

(二)申报与评审

1、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建设团队需比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结合课程实际建设情况,填写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书面与电子材料:

1)《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2)《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荐汇总表》

2)网络材料:

网络材料提交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2.学院根据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遴选、评价标准对申报课程进行初评、推荐,申报至学校。

3.学校将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对学院推荐的课程进行评审和评价,评审通过的课程上网实现共享。

(三)共享与使用

精品资源共享课属于职务作品。申报课程要承诺在获得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期间,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按出版协议有条件共享,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全校共享。

(四)监督与管理

学校通过上网监管、使用评价、年度检查等方式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四、建设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学校对上网后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有效期5年,并给予经费补贴,主要用于课程的运行、维护及更新等建设工作;同时,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和成果奖励津贴。

对于已建设完成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者,学校将按一定比例给予配套经费的同时,按照内涵建设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对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不合格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取消其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二)知识产权管理

1、凡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其推荐遴选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2所有申报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

3、课程建设团队在享有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和经费补贴的同时,应将课程免费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开放,禁止商业使用。

(三)技术保障

学校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人员配备、网络环境、机器设备等,各课程建设团队可利用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PBL录播教室等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申报、建设工作。

五、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